7月15日,由公安部、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等六部门联合公布的《国家网络身份认证公共服务管理办法》正式施行。根据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在互联网服务中需要登记、核验用户真实身份信息的,可以使用网号、网证依法进行登记、核验。这意味着,今后市民在网购、办理业务等要用到实名信息场景中,可以使用“网络身份证”进行核验,以降低个人信息泄露风险。“网络身份证”是什么?有什么用途?如何申领?7月21日,青岛早报记者“在线体验”。
7月21日,记者在应用商店搜索并下载“国家网络身份认证App,体验了申请“网络身份证”全过程,整个申领过程用时约3分钟。
记者发现,在“国家网络身份认证”的“新手指南”中,将上述申领“网络身份证”总结为7个步骤。此外,还有对未成年人如何申领的相关教程,相比成年人申请,多了监护人进行身份核验、人脸识别等步骤。根据《国家网络身份认证公共服务管理办法》,不满十四周岁的自然人申领网号、网证的,应当取得其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同意,并由其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代为申领。已满十四周岁未满十八周岁的自然人申领网号、网证的,应当在其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的监护下申领。
体验过程中记者发现,只需1部NFC手机,市民几分钟就可以解锁“国家网络身份”。值得一提的是,在苹果手机NFC教程里,“国家网络身份认证”提及,IPhone7及以上机型,且系统版本为iOS14.5及以上的苹果手机访客支持NFC识读身份证,用户可以在手机设置——通用里,打开NFC功能,NFC识别区域一般在手机背面上部分(靠近后置摄像头区域),在NFC识别时,市民可以手持身份证紧贴机身,横向或竖向缓慢移动尝试。据官方介绍,若手机没有NFC功能,可使用家人的NFC手机申领,或到政务大厅等可信场所申领。
根据《国家网络身份认证公共服务管理办法》,鼓励有关主管部门、重点行业按照自愿原则推广应用网号、网证,为用户提供安全、便捷的身份登记和核验服务,通过公共服务培育网络身份认证应用生态。有关主管部门、重点行业在管理、服务中,应当保留、提供现有的或者其他合法方式进行登记、核验真实身份。鼓励互联网平台按照自愿原则接入公共服务,用以支持用户使用网号、网证登记、核验用户真实身份信息,依法履行个人信息保护和核验用户真实身份信息的义务。
互联网平台接入公共服务后,用户选择使用网号、网证登记、核验真实身份信息并通过验证的,互联网平台不得要求用户另行提供明文身份信息,法律、行政法规另有规定或者用户同意提供的除外。
国家网络身份认证是依托国家统一建设的网络身份认证公共服务平台,为自然人提供申领网号、网证以及进行身份核验等服务。平台通过“网号+网证”双轨机制,将传统身份证信息转化为加密的虚拟凭证。
根据《国家网络身份认证公共服务管理办法》第五条规定,根据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在互联网服务中需要登记、核验用户真实身份信息的,可以使用网号、网证依法进行登记、核验。
网号是指与自然人身份信息一一对应,由字母和数字组成、不含明文身份信息的网络身份符号。网证是指承载网号及自然人非明文身份信息的网络身份认证凭证。市民可通过国家网络身份认证软件申领并使用网号、网证,用于未来在网络办理业务时进行的实名认证。
也就是说,国家网络身份认证公共服务平台以法定身份证件信息为基础,以网号、网证、网络身份应用标识为呈现方式,既能证明市民身份,又能避免个人信息泄露。
目前,国家网络身份认证公共服务已在部分互联网平台和政务服务、教育考试、文化旅游、医疗卫生、邮政寄递、交通出行等行业领域开展了试点应用。据官方数据显示,国家网络身份认证公共服务上线运行以来,已对接超400款App进行试点场景应用。其中包括,国家政务服务平台、爱山东等政务App,淘宝、微信、小红书等互联网App。
记者“在线体验”时注意到,在爱山东登录界面的其他登录方式中,有一项为“国家网络身份认证登录”,选择后页面自动关联至已申领的“网络身份证”。此外,在某航旅App点击“国家网络身份认证”图标进行关联登录,便可以不再输入身份证号码直接登录,在点击证件选项,可看到显示已用国家网络身份完成认证。
来源|青岛早报记者 杨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