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四川在线_滚动新闻】
胡宇 四川在线记者 任紫鑫
每年六七月,平武青梅成熟。
7月11日上午,走进绵阳市平武县平通羌族乡桅杆村的印象梅林,青梅缀满枝头,果香四溢。
种植户蒋正明和3名果农小心翼翼地从树上采摘青梅装筐后,将其放置在蜿蜒穿梭于梅林中的轨道滑车,轻触按钮,满筐的青梅便沿着轨道平稳滑向集运点。这是当地今年新建成的青梅轨道运输系统。
果梅轨道运输系统。金伟 摄
“青梅‘坐轻轨’下山,方便多了。”蒋正明说,今年摘果效率比往年提升了将近一倍,还节省了不少人工费用。村民柳笑芬常年在蒋正明家的梅林帮工,今年最大的感受是摘梅子这项体力活更轻松了,“不用再背着几十斤的梅子走下山。”
青梅及其加工品营养丰富,药用价值高,可广泛用于饮料、酒类等加工产品。由于当地气候条件优渥,适合青梅生长,小小的梅子成为村民重要收入来源,是当地主导产业之一。仅桅杆村就有青梅超万亩,全乡青梅种植面积已突破2.3万亩,全年可产鲜果过万吨,综合产值过亿元。
产量虽高,但这里的青梅运输主要靠“人力+车辆”的传统模式,果农把青梅背到临近的乡村公路上装车运走。为改变这种低效且耗费人力的传统模式,今年平通羌族乡投入村集体资金300余万元,建成这条9公里的“梅林轻轨”。
记者在现场看到,山地单轨运输机采用滚轮齿条式驱动,通过牵引载物台单轨行进,单车最大承载重量约300公斤。同时,单轨运输机具有狭窄空间穿行的优势,可在岩石、土质地、砂地等不破坏原来果园基础的情况下架设轨道,最大程度保护生态环境。
“彻底告别‘肩挑背扛翻山梁’的历史。”桅杆村村委会副主任张小斌指着穿梭的轨道介绍,过去青梅从采摘到运下山平均要半个小时以上,现在“坐轻轨”不到10分钟就下山。目前,桅杆村已安装8条单轨运输线,覆盖90%的山地果园。
成熟的果梅挂满枝头。金伟 摄
除了运输实现机械化,果梅加工也有了新技术。当天,在平通羌族乡新园村羌山果梅加工厂内,两台银色电炕设备正高速运转。工人轻触控制屏设定参数介绍说:“传统炕乌梅(青梅加工的产品)需4天,现在48小时便可完成,加工时间缩短50%。”这项新技术,通过精准温控实现鲜果脱水、褐变一体化,单次处理量达400斤,更可兼容厚朴、黄连等中药材加工。
电炕工艺对乌梅风味与营养物质的保留,也让产品品质获客商广泛好评。“明年将大规模投产。”加工厂负责人杨正文满怀信心。
产学研深度联动进一步助推智慧农业发展。据平通羌族乡相关负责人介绍,当地还与西华大学签订梅蜜食品研发协议,通过精深加工推出果蜜、酵素等高附加值产品。下一步,将招引落地企业建设青梅酒生产线,开发果梅酵素、果醋等食品,实现青梅产品规模化发展。
声明:此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邮箱地址:jpbl@jp.jiupainew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