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台报道,穿过本台的野猪已被抓。”近日,因一头“不速之客”的“误入”,江苏电视台一条“野猪来了”的报道引发了广泛关注。
据悉,这头野猪除了到江苏电视台“到此一游”,“出游”的“景点”还包括南京大学。一份网传通报显示,该猪凌晨2时44分从化学门进入了南大鼓楼校区,安保人员苦寻数小时而不见,之后监控显示,它在3点半左右已经离开。由于南大校园距离江苏电视台只有几百米的距离,所以大概率它从南大离开后,又冲入了江苏电视台。
从视频中能看到,在特警和消防人员的合围下,目前野猪已被麻醉、抓捕,送往南京市红山森林动物园,在整个处置过程中,并无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红山森林动物园回应称,后续将对野猪做疫源疫病监测,这头野猪不会放归、将留在园内。
近年来,随着生态环境的持续向好、对野生动物保护力度的不断加强,许多野生动物的种群数量得以恢复和增长,野猪便是其中的典型代表。野猪多在山林间自由奔跑,繁衍生息,数量逐渐增多,这本是生态修复取得成效的喜人现象,但偶尔也会误入城市内寻找食物,这对城市人居安全也带来了新的挑战。
对野猪而言,城市中食物来源相对丰富,但野猪可能因误闯对居民生活产生干扰,甚至引发公共安全风险。野猪体型较大且具有一定攻击性,在城市游走可能会造成人员伤害或交通事故等意外事件。要知道,野猪不是“佩奇”,并非人们想象中温柔可爱萌萌哒的无害小猪。野猪实际上非常凶猛,大的野猪体重能达到数百斤,公猪有粗壮的獠牙,一旦攻击人类可能会对人造成生命威胁。
此次野猪穿过电视台并被抓,是一次成功处置的案例,但也提醒我们,可以进一步建立完善的野生动物应急处置机制,包括加强部门之间的协调联动,组建专业的野生动物捕捉与引导团队,配备必要的专业设备等等,确保在类似情况发生时能够迅速、安全、有效地将野生动物引导回适宜的生态环境中,最大程度降低对市民生活和公共安全的影响。
同时,这一事件也提醒我们,要加强对市民的生态教育和安全意识培养。一方面,要让市民了解野生动物习性,知道在遇到野生动物时如何正确应对,避免因惊慌失措而采取不当行为刺激动物。例如,遇到野猪,应该三十六计赶紧跑为上计,因为野猪很有可能在人倒地后继续攻击人类;另一方面,也要引导市民尊重野生动物,保持适当距离,不随意投喂、驱赶,共同维护人与野生动物和谐共处的良好生态环境。
“穿过本台的野猪已被抓”,是一则生活“趣闻”,也是一次安全提醒。它提醒我们在享受生态环境改善带来益处的同时,也要完善城市公共安全防控体系,平衡好野生动物保护与城市生活秩序之间的关系,让人类与野生动物各得其所、各得其乐。
来源:荔枝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