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既是滋养万物的生命源泉,也是制约发展的关键变量。瓜州县全方位落实“四水四定”原则,进一步强化水资源刚性约束,积极打造新时代全国节水型社会建设新标杆,动员全县上下牢固树立“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全面提升节水惜水护水意识,加快形成节水型生产生活方式,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水资源管理答卷。
通过构建“全链条、闭环式”刚性约束机制,将水资源管理从“被动应对”转向“主动管控”。全县建立“总量控制+强度约束”双线管控体系,通过《瓜州县水资源使用权确权方案》和用水总量控制方案,将3.63亿m³指标精准分配至镇、村、机井,实现“水权到户、水量到田”。针对地下水超采顽疾,瓜州县划定重点管控区,严禁新增取水项目,通过实施地下水超采区综合治理项目,实现年度压采地下水88万m³。同时,将再生水最低利用量纳入年度考核,推动用水结构优化。全县四个灌区地表水斗口计量率达100%,规模以上取用水户远程在线监控率达到100%,落实“人防+物防+技防”三位一体监测监管措施,结合“四项机制”执法联动,加强对无证取水、超计划取水、违规取水以及取用水量异常核定等行为的动态监测,全县取用水秩序持续好转。
立足农业、工业、城镇三大主战场,推动节水从“粗放”向“精准”转型。持续推进农田水利建设,改善农田水利基础设施条件,整合各类资金大力开展高标准农田建设等项目,强力推进以地表水蓄水池为主、地下水为辅的高效节水示范基地,积极推进农业水价改革改造,结合农业灌溉地下水水价调整到0.1元/m³的价格杠杆作用,农业用水效率大幅提升,用水定额由“大水漫灌”的单次150m³/亩降低到“精准滴灌”的单次25m³/亩。建立重点用水企业用水项目约束机制,鼓励和引导企业实施节水技术改造,全面提高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风电光伏、精细化工等工业企业实际用水量均低于甘肃省行业用水定额标准,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用水重复利用率达到93%以上。积极抢抓国家棚户区和老旧小区改造政策机遇,以国家节水城市建设为契机,持续开展老旧供水管网改造,城市管网漏损率控制到9%以内。新建城区绿化节水设施配套面积达100%,城市污水经处理达标后全部用于绿化灌溉,城市中水利用率达到100%,用水单位和居民小区全部实行“一户一表”计量收费,智能化水表户表利用率达95%,新建建筑节水器具普及率达到100%。
大力度推进全行业节水,倒逼各行业牢固树立“管生产必须管节水、管行业必须管节水”理念,全面推动各行业领域节水增效。始终坚持把节水载体建设作为节水型社会创建的关键和核心,全力开展节水载体创建活动。截至目前,建成节水型企业45家、节水型小区34家、节水型学校17家、节水型机关单位33家、节水型宾馆7家、节水型医疗单位2家、节水型车站1家、节水农业示范点21家,示范引领各行业节水,持续推动全社会节水。
组织开展公共机构节水型器具普及更新,坚持硬件更新和节水管理两手抓,更好发挥公共机构节水示范引领作用;积极推广节水应用先进技术,推进合同节水管理模式,统筹开展节水设施建设,切实推进节水见实效。在“世界水日”“中国水周”“全国城市节约用水宣传周”期间,组织开展“千城地标亮节水”和节水宣传进机关、进校园、进企业、进社区、进灌区、进乡村、进家庭等“七进”活动;通过集中宣讲、播放公益短片、发放宣传资料等形式广泛宣传节水知识、涉水法律法规,引导居民养成节水习惯,变“要我节水”为“我要节水”,真正形成绿色节水生产生活方式。
近年来,瓜州县积极践行“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治水思路,按照“谋划前期一批、储备入库一批、落地建设一批”的思路,积极争取国债、中央预算内、水利发展、地方政府专项债券等资金,高效推进库区后扶、河道治理、地下水超采区治理、灌区续建配套、水库维修养护等项目实施,为全县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坚实的水安全保障。
2024年,全县用水总量控制在3.57亿m³,全县万元国内生产总值用水量、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分别较2020年下降42.62%、75.01%,农田灌溉水利用系数达到0.62。顺利通过甘肃省地下水超采区节水型社会建设达标县复核,蹚出了一条可持续发展的新路子。(李雯/文 魏鸿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