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的位置: 首页 实时讯息

今年,青岛3名教师获评为“齐鲁最美”,快来听听他们的故事→

时间:2025-09-08 19:48:00 浏览:0

日前,由中共山东省委宣传部、山东省教育厅主办的2025年“齐鲁最美教师”选树结果揭晓,17名个人与3个团队脱颖而出。

青岛3人获此殊荣,分别是中国海洋大学教师史宏达、山东科技大学教师刘伟韬、青岛市中心聋校教师姜竹亭。

在第41个教师节来临之际,让我们向广大教师致敬,也一睹他们的风采。

史宏达:

教书育人 向海向未来

他是大家公认的“教学名师”“讲课能手”,他的课堂堂爆满;他矢志蔚蓝,围绕海洋可再生能源利用领域“卡脖子”难题,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不断取得新突破;他倡导“请进来”和“走出去”并重,持续拓宽学生国际视野,使港口航道与海岸工程专业成为首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他就是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带头人、中国海洋大学教授史宏达。

三尺讲台勤耕耘,甘为人梯育桃李。围绕国家海洋工程发展需求,聚焦工科应用性强的特点,史宏达积极倡导推动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在实习实践基地遴选与建设方面别出心裁、独树一帜,激发了从本科生到研究生的创新意识,学生的科研热情迸发,创新活力倍增。2018年,该成果荣获山东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一等奖,并被河海大学等兄弟高校借鉴引入,在创新型海洋工程人才培养方面成效显著,广受好评。35年来,他培养了硕士和博士研究生100余人。他们在国家重大建设项目中勇担使命,争做中流砥柱。

矢志强国勇攀登,以工兴海谱华章。史宏达始终牢记科研报国的使命,瞄准国家战略需求,在海洋可再生能源利用等领域攻坚克难,不断实现关键核心技术突破,谱写了一篇篇以工兴海的蓝色华章。如今,他10年前提出的“海能海用,就地取能,多能互补,独立供电”先进理念已被越来越多的人接受,逐步成为业内共识,并被收录进国家《海洋可再生能源发展“十三五”规划》,成为指导我国海洋能开发利用的重要原则。

刘伟韬:

深耕煤海育桃李 勇攀高峰护安澜

作为一名高校教师,山东科技大学能源与矿业工程学院副院长刘伟韬不仅是知识的传播者,更是学生品格培养和价值塑造的引路人。他以自己31年的从教经历诠释了师者的担当与奉献,用自己的一言一行为学生树立榜样,用实际行动践行了教育不仅是一项意义非凡的事业,更是需要不断付出和努力的使命担当。31年如一日,他扎根讲台,情系矿山,以赤诚之心投身党的教育事业,以工匠精神勇攀科研高峰,在教书育人与科研攻关的双重战场上书写着新时代高校教师的责任与担当。

刘伟韬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高度重视立德树人在教育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把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自己的职责所在,主动对接“中国制造2025战略”和山东省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实施规划,将学生的全面成长融入国家能源战略发展的宏大叙事,为培养全面发展的新一代建设者提供了坚实保障。

他先后主持和重点参与完成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海外合作项目、973计划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山东省优秀中青年科学家奖励基金项目等国家及省部级研究课题和企业委托课题60余项。主持完成的“煤矿深部开采突水动力灾害预测与防治关键技术”课题获2017年度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研究成果对推动我国矿井水害防治技术整体更新换代和矿山水害防控科技进步具有重大意义。

姜竹亭:

三十七载特教路 于无声处育桃李

37年风雨兼程,青岛市中心聋校教师姜竹亭以其高尚的师德情操与严谨治学的精神风貌,扎根于特殊教育一线,成为新时代的楷模。全国模范教师、齐鲁教育名家工程人选、山东省特级教师、齐鲁名师、省高层次人才、享受青岛市政府特殊津贴专业技术人才、青岛拔尖人才……这些殊荣是她无私奉献、不懈追求的印记。她是“四有好老师”的生动典范,以实际行动诠释了教育的温度与深度。

她秉持“尊重个体差异,成就快乐成长”的教育理念,深耕特殊教育田野,悉心塑造听障学生健全的人格与崇高的品德。在她的精心培育下,学生不仅仅在学业上取得显著成绩,更在体育、艺术等领域绽放异彩。几乎每个严寒酷暑的假期,她都陪伴学生,在顽强执着的训练中度过。很多学生在她的激励和培养下开启了一扇扇通往艺术殿堂的大门。她勇于探索,敢于创新,率先探索推行实施“一生一案”的个性化教学模式。

作为教育部名师领航工作室的核心成员、省级教师培训和学科专家、名师工作室主持人,姜竹亭积极投身教育扶贫与青年教师培养之中,先后指导50余名工作室成员和实习教师,开展教育理论学习及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工作。她的爱心与奉献不仅仅局限于校园内,她更是无障碍建设的积极推动者。她连续10年为青岛市提供同步手语翻译服务,在残奥帆赛、残运会等大型活动中也总能看到她忙碌的身影;她录制的手语教学视频成为行业内的标杆之作,为手语普及与培训提供了高质量的教学资源。

来源:山东宣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