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意盎然,山野吐绿。
日前,记者走进省毕节市赫章县财神镇红岩村看到,村民正忙着采收野生蕨菜,一筐筐鲜嫩的蕨菜经过分拣、包装,以每斤5.8元的价格销往省内外市场,成为当地村民增收的“绿色黄金”。
这一喜人景象的背后,是红岩党支部立足本地资源、创新产业发展模式,带领村民走出一条“靠山吃山”的乡村振兴新路子。
红岩村地处喀斯特山区,森林覆盖率高,野生蕨菜资源丰富。过去村民虽自发采摘蕨菜,但因分散销售、缺乏品牌,价格低廉,收益有限。
近年来,村党支部以党建为引领,党支部领办创办成立赫章县新坪种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整合全村野生蕨菜资源,统一收购、统一包装、统一销售,确保村民收益最大化。
“我们村有9400多亩林地,野生蕨菜品质好,但以前卖不上好价钱。现在支部牵头,组织村民科学采摘,对接市场,价格翻了好几倍。”红岩村党支部书记陇斌介绍,“今年蕨菜采摘季,预计采摘销售蕨菜20万斤以上,总产值100万元,户均增收3000元以上。”
为提升蕨菜附加值,红岩村还引入初级加工技术,对蕨菜进行焯水、真空包装,延长保鲜期,并通过电商平台拓展销售渠道。同时,积极与餐饮企业合作,开发蕨菜深加工产品,如蕨菜干、盐水蕨菜等,进一步拓宽市场。
“以前自己采了蕨菜要走很远去镇上卖,现在直接卖给合作社,价格还高,省心又赚钱。”红岩村村民陈祖芬高兴地说。
此外,红岩村委班子不仅关注蕨菜产业,还统筹发展林下天麻、中药材种植和山地养殖,形成多元化产业格局。2024年,全村人均收入较上年增长15%,村集体经济收入也有明显的增加。
“我们的目标是把红岩村的特色山货打造成品牌,让村民在家门口就能致富。”陇斌表示,下一步,将扩大蕨菜产业规模,探索“合作社+农户+电商”模式,并申请地理标志认证,进一步提升产品竞争力。
如今,红岩村的野生蕨菜已成为当地的一张“绿色名片”,村“两委”班子的务实举措赢得了村民的广泛赞誉,也为乡村振兴提供了可复制的“红岩经验”。
罗登卫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王星
编辑 汪瑞梁
二审 谢朝政
三审 李凯